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暨第三届老腔成果展演
非遗传承,文化自信,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2019年12月27日晚上七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暨第三届老腔成果展演”在渭南师范学院华金音乐厅举办。本次活动由渭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联合主办。渭南市文联、渭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渭南市皮影协会、宏帆集团渭南分公司老腔艺术团、月亮宫形体特培中心、大荔官池小学、伯乐艺术学校等单位参与了本次活动的协办。渭南师范学院相关领导莅临晚会指导,渭南师范学院师生及社会各界嘉宾观看了此次展演。

此次展演共十四个节目,演员队伍庞大。《吉祥锣鼓》开场表演,锣鼓方阵英姿飒爽、潇洒豪放,锣鼓声起伏跌宕、铿锵有力,振奋人心。
整场展演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有大学生老腔团演唱的《将领一声震山川》气势磅礴,老腔《少年中国说》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少年励志向上的青春气息,老腔《霸王别姬》一展历史英雄的悲壮情怀,独舞《茶馆》别具民间艺术独特的魅力,《春闺梦》妙曼动人,老腔《华阴老腔一声喊》唱腔亢奋激越、老腔《关中古歌》呈现出奔放而强悍的艺术风格。
下半场老腔《将令一声震山川》由娃娃老腔团队儿童组合演唱,展示了非遗传承的新希望,独唱《军营飞来一只百灵》曲调欢快流畅、节奏感强烈,陕西民谣歌曲《陕西美食》演唱轻松诙谐、地气十足,老腔《太阳园月亮弯》激起了我们的思乡之情,独唱《十二生肖》,老腔《给你一点颜色》恢弘磅礴,气势逼人,激发了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华阴老腔原本是华阴民间皮影戏的一种,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剧种经历了由台后表演到台前演唱的历史突破,华阴老腔传承上的封闭性、剧种上的独存性、取材风格的张扬型、音乐体系的自律性、审美对象的广泛性、语言风格的原声性让作品充满了原生态的质朴与生命的原始趣味。

参与本次展演的团队主要由渭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和莫斯科艺术学院的大学生老腔剧社,以及各个协办单位共同组成。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老腔剧社成立于2016年12月,由杨军燕教授带领,在导演党安华、非遗传承老艺人张喜民老师的指导下,历经三年,成员已达60余人,校内外演出超过110余场,获得央视、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本次老腔成果展演剧目多样,节目丰富,并在前两届展演的基础上进行了跨界创新,演唱人员从大学生辐射到中小学及社会办学艺术学校,把非遗传承的范围扩展到更大,非遗传承的层面上升到更高的高度。并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立足渭南师范学院陕西省社科基地——“秦东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平台,响应国家“非遗进校园”政策,持续深入做好非遗传承工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在了解中学习、在学习中传承、在传承中发扬、在发扬中为传承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谢芳 黄缤纷)